--黄州区民营经济信息服务网
首  页 商会概况 参政议政 政策法规 会员风采 经济信息 党务公开 招商引资 学习交流
文章搜索
  通知公告 更多>>
  会员风采
  党务公开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经济信息

略论“现代农业病”及其对策

发布时间:2010-11-18 15:47:07    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    浏览:449

[摘要]“现代农业病”的表现形式,主要包括化肥中的有害成分及农药残留的超标、产品质量受损,土壤板结,土壤颗粒流失,土壤中化肥、农药的有害成分增加,有机物质流失,以及土壤保水、保肥、固根力的降低等。“现代农业病”已经引发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并触发了是否应当全面改弦更张,走生态农业或绿色农业之路的探索,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。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虽然起步较晚,总体水平仍然不算太高,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弊端日益清晰地显露出来。

  (中经评论·北京)以使用农业机械、化学肥料、化学农药并进行农田灌溉为特征的常规现代农业,一方面具有“高投入、高效率、高产出”的优势,另一方面也难免产生不同程度的农产品污染、水土流失、环境污染乃至成本提升等明显副作用。从而,“现代农业病”便成为各个相关方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。
  
  “现代农业病”的表现形式,对于农作物而言,主要包括化肥中的有害成分及农药残留的超标、产品质量受损等;对于农田本身而言,主要包括因对农地“过分干预”(含机械翻动、水肥添补等)而造成的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,土壤板结,土壤颗粒流失,土壤中化肥、农药的有害成分增加,有机物质流失,以及土壤保水、保肥、固根力的降低等(例如我国农药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仅30%-40%,单位面积用量是美国的两倍多);对于水资源本身而言,主要包括水质污染、水资源非正常流失等(例如,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为40%多,先进国家为70%多)。
  
  “现代农业病”已经引发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并触发了是否应当全面改弦更张,走生态农业或绿色农业之路的探索,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。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虽然起步较晚,总体水平仍然不算太高,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弊端日益清晰地显露出来。
  
 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并采取何种相应的对策呢?
  
  首先应当明确,普遍认识到实行农业现代化必须重视土壤、水分、肥料的保存和改善,必须更加顾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,而且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改善,这是人类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所取得的价值观上的飞跃。而且,取得这一认识,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。其次,要解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的相当严重的“现代农业病”问题,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,不可操之过急。不过应当深信,现代人的智慧和现代科学的进展,完全有条件彻底解决这一重大问题。最后,解决现代农业病问题,牵涉面很广,不仅仅与农业生产本身具有直接关系,还涉及政府相关部门究竟如何完善政策、改进措施,以便更好地符合“治病兴农”的要求。
  
  那么,解决这一问题的轨迹究竟如何呢?
  
  第一,对于农产品可食性的高度关注。化工部门应当进一步研发“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”农药,从源头上起保障作用;农业生产单位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程的要求,在使用农药的品种、剂量、次数、时间等方面都不可自行其是。特别是,像蔬菜、水果之类的无外壳保护而且直接入口的农产品的防农药污染问题,就更加重要。不过,只要工业和农业生产单位切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,检测监督部门认真履行职责,消费者在食用前认真清洗,就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基本问题,而不必惶惶不安。此外,病虫害的“生物防治”(含以鸟治虫、以虫治虫等),早已有之,理应进一步强化。同时,为了追求农作物高产而过量施用化肥,也会造成土质恶化以及肥料流失所形成的环境污染,这就要求在优化肥料品种上狠下工夫,也要在“合理施肥”方面加强指导。
  
  第二,对于耕地及土壤的保护和优化的高度关注。由原始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,其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土地耕作的深化和频繁化。这样做的出发点是深化、优化耕作层,为作物的根系发育和保水、保肥提供更加深厚的空间,从而为农作物的多茬、高产提供基础性条件。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的不断优化,为耕作的深化和频繁化提供了设施条件。然而,其最大的副作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和水土流失、肥料流失的加剧,导致土壤肥力的某些因子弱化,而且还具有积重难返的恶劣后果,从而引发人们巨大而深刻的忧虑。针对这一严重问题而应当采取的最基本的对策,可概括为“适度耕作,保土保肥”。其可能产生的作物复种指数和单产降低问题,当另寻别路(诸如作物品种优化、肥料优化等)。
  
  大力推广以秸秆覆盖、保水保土为中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,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。例如,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在科技部、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借鉴国外的经验,开展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,在山西、河北等省经过10年的连续试验,证明农田有了秸秆覆盖和根茬固土,土壤水蚀减少80%、大风刮起的沙尘减少60%。由于秸秆用作覆盖,彻底消除了焚烧秸秆现象,避免了对空气的严重污染。实行保护性耕作还使土壤肥力得到恢复。例如,在山西临汾小麦试验区,10年时间有机质含量从0.89%增加到1.34%蚯蚓从零发展到每平方米10只-15只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。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可以降低生产作业成本15%-20%,增产10%-15%,使收入增加20%左右。
  
  第三,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优化利用的高度关注。水是农业的命脉,从古至今人们一贯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优化利用。这一问题并不像上述两个问题那么复杂难解,其关键在于强化用水的意识和举措。例如,从源头上控制水资源浪费的最有效的杠杆就是层层普遍实行“有偿供水”,它必然会带动“节约用水、高效用水”(诸如改“大水漫灌”为地下渗灌、地上喷灌、精细滴灌等)。抓住这个“龙头”,诸如大水漫灌而带来的资源浪费、土壤板结、土肥流失等问题,便基本上可迎刃而解。例如,滴灌施肥在降低氮肥用量2/3的情况下,仍可提高作物产量30%,同时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降低了60%。
  
  第四,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,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。一是按照生态原理建立人工高效生态体系,给农业生态系统以合理的投入,提高生态系统的效率,适度满足人类的经济需求;二是节约使用资源,使资源可持续利用;三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,使农业生产对环境不产生坏的影响,同时通过农业的多功能作用使环境日益变好。
  
  “现代农业病”根深蒂固、积重难返,应当标本兼顾、循序渐进。这意味着,彻底革除“现代农业病”是一项长期的、持久的重大任务,既要在战略上重视,从大政方针上立论建纲,更要在战术上脚踏实地,普遍变革,持之以恒,以便逐步奏效。而且,“农业先天性困境社会解救律”,在农业的这一转型过程中,必将持续发挥作用。
  
  目前,一些先知先觉者关于绿色农业、观光农业、免耕农业等的多种多样的试验,肯定都会为大面积推广“新型现代农业”,做出令人敬佩的牺牲和提供难以估价的经验和教训,从而为整个农业的美好远景,作出出色的贡献,大家都应当予以特别关注。不过,在这方面也要注意避免不同程度的片面性。例如,为了避免药害而完全彻底地杜绝化学农药的使用,为了避免化肥的副作用而予以彻底摒弃而完全使用农家肥料,为了避免对土壤结构的破坏而完全不使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,等等。这样,农业就完全“返璞归真”了!不过,实践表明,这种农业的土地生产率是不高的,经济效益是较低的,从而难以普遍推广。那么,真正切合实际的“新型现代农业”或“后现代农业”,就应当是弃现代农业之“短”而取生态农业之“长”的产物。
  
  此外,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,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大搞“工厂农业”,即“全覆盖、全调控”农业模式。诸如温室蔬菜栽培业、工厂化养鸡业、工厂化奶牛业等,属于这一范畴,已是众所周知的。而目前所强调的则是指粮食、油料等大田作物的工厂化栽培。其基本特点是封闭式栽培,在光照、温度、灌溉、施肥、植保等五大方面实行全面人工控制乃至自动化调控,具有“保土节水、无污染、效率高、高产量”等特点。在以色列、荷兰、比利时、沙特阿拉伯等国家,“工厂农业”正在显著兴起,这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宜耕土地面积少等条件密切相关的。在中国,“工厂农业”不可避免的高成本,使得其在现阶段还不可能应用于产值低、收入低的粮食、棉花等大田作物的生产。(中国经济时报,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学院,周诚)
Copyright © 2010 版权所有 788365.com 鄂ICP备14007005号-1 
地址:黄冈市黄州区清源门1号区委大院 邮编:438000 电话(传真):0713-8351840
网站制作及维护:湖北仁瑞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:13337408886 QQ:396821777